您的位置:万语首页>文化/生活>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

来源: | 更新日期:2011-03-24 10:30:37 | 浏览(236)人次

哥伦比亚作家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Jaun Gabriel Vázquez)身材高大挺拔,黑色的卷发长到耳根,眼睛是拉美人独有的神采奕奕,此行来沪是参加米氏餐厅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文学节。3月12日午后,这位一身西装、笑容可掬的拉美作家在米氏餐厅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文学节讲坛作了一次演讲,听众大多与他一样来自异国。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的第一部小说《揭秘者》(Los Informantes)中文版将由上海九久策划出版,预计出版时间在今年6月。这部写于2004年的小说已经被翻译成12种语言,并于2009年入选美国亚马逊网站十大好书,这也是当年入选的唯一西班牙语小说。墨西哥著名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表示,他十分喜爱该书对“导致我们犯错的人类行为和意识的灰暗地带的探讨,并创造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来谴责我们永不满足的世界”。

  38岁的巴斯克斯著有两部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集《每个圣徒的情人》(丰泉出版社Alfaguara,2001)。这位目前定居巴塞罗那的作家,是数种西班牙及拉美出版物的翻译和撰稿人。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更是评价他为“现代拉美文学中最具独创性的声音之一”。

  “上海真是个美丽的城市!”俯身在米氏餐厅诺大的露台栏杆上,巴斯克斯望着黄浦江畔的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忽然回头感慨。演讲结束后,巴斯克斯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在黄浦江上游轮的汽笛声中,巴斯克斯的故事娓娓道来,关于《揭秘者》中那个德国犹太女人的秘密,关于他个人的写作生涯,还有哥伦比亚毒品帝国里的生活境况。

  小说是国家的私密历史

  《揭秘者》是一个关于二战的故事:新闻记者加夫列尔·桑托罗出版他的第一本书时,未曾想过最具毁灭性的那份劣评竟会是自己父亲的手笔。书中所讲是一个在二战前夕来到哥伦比亚的德国女人的一生—这题目看起来并不会触犯他人。可桑托罗的父亲却感到受了背叛。怎么会这样?书里有些什么是桑托罗意料之外的?一个秘密隐藏在字里行间。

  基于系列疑问,故事的主人公加夫列尔·桑托罗开始了发掘秘密的旅程,而当他深入父亲一生的核心,当他揭开当下的秘密,另外一些东西却逐渐暴露于日光之下:大洋彼岸的那场战争以怎样的方式入侵了海这一边的人们的生活;哥伦比亚的四十年代,那个“家庭倾覆,生计潦倒,命运流离”的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

  “小说的前半部分,也就是新闻记者加夫列尔·桑托罗书里写的那个德国女人的故事,是我的亲身经历。”巴斯克斯回忆起他的创作经历,“1999年,我在离开哥伦比亚三年后与家人一起回到祖国度假。我并不是为了寻找小说素材,但我却在世纪末的最后四、五天里偶遇了这位1938年到哥伦比亚来的德国犹太女人。”

  这个来自德国的犹太裔女人从家乡逃难到哥伦比亚时才13岁。她的父亲在距离首都波哥大几小时车程的杜伊塔马市开了一家旅馆。这家旅馆因为在政界人士之间口碑较好,他们一家的生活尚算富足。战争爆发后,哥伦比亚与德国断绝了外交关系,而哥伦比亚当局也开始迫害敌对市民—纳粹间谍、纳粹同情者、纳粹思想宣传者—但同时还有那些并不被定性为敌对市民,却仍然被认为危害公共安全的人。于是便出现了“黑名单”和“揭秘者”,不久一个德国人的名字出现在黑名单上,不信任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哥伦比亚的德国社区—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麦卡锡主义兴起之前的几年。随后,整个局势完全失控。

  “那个女人在短短三天里,几乎将她一生的故事都告诉了我。我把她的故事记录在酒店的记事本上,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段对话会成为我小说的线索。事实上,我以为我根本不会用它来写小说:那些日子,我正在写法国和比利时背景下的故事,我在巴黎和比利时待过一段,在那儿我用作家的方式观察并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理解那里发生的事。”

  这段经历最终还是成就了巴斯克斯的第一部小说《揭秘者》。“在写作《揭秘者》这个故事,我想要找到哥伦比亚经历二战的形式:关于纳粹、关于黑名单以及那些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那本酒店记事本上记录着一个女人的一生,我的工作就是让它代表其他生命来诠释历史某个特定时刻的表象。巴尔扎克说,小说是国家的私密历史。这便是我写作《揭秘者》时的灵感来源。”巴斯克斯说。

  向约瑟夫·康拉德致敬

  与历史创造这一特点并驾齐驱的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对巴斯克斯产生的深刻影响—无论是《揭秘者》,还是《科斯塔瓦那秘史》都是在向康拉德致敬,在后者的故事中康拉德甚至化身成了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信仰超自然的罪恶根源无此必要,因为人类本身就能胜任于任何邪恶。”康拉德《吉姆老爷》中的这句话,也成了巴斯克斯小说基调的最好表述。

  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现代派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根据题材可分为航海小说、丛林小说和社会政治小说。对巴斯克斯的作品有直接影响的是他的社会政治小说《诺斯特罗莫》(Nostromo,1904) )、《特务》(The Secret Agent,1907)以及《在西方的眼睛下》(Under Western Eyes,1911)。

  “1903年巴拿马宣布脱离哥伦比亚独立之时,康拉德正在英国写作《诺斯特罗莫》。两个让我着迷的东西走到了一起,一个是哥伦比亚的黑暗历史,另一个是我心中的文学之神,他写作我的祖国。我觉得《诺斯特罗莫》是西班牙语文学作品之外写作拉丁美洲的最好作品之一。不过,没有历史资料显示康拉德曾踏上哥伦比亚的土地,我将他放入小说中是向他致敬。”据了解,巴斯克斯曾用西班牙语写过关于康拉德的生平传记《不知从何而来的人》。

  新作涉及哥伦比亚毒品贸易

  除了小说,巴斯克斯从2007年开始为哥伦比亚《旁观者报》(El Espectador)写作专栏,发现政治评论让他“十分上瘾”,因为小说是发出疑问,而作为一个专栏作者确定性必不可少。他每年都会回哥伦比亚,一方面是为了让女儿们了解她们从何而来,另一方面,他可以像一个外国人那样保持一定距离从而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国家。

  与康拉德厌恶殖民主义这一点相似,巴斯克斯的小说中体现出美国强权对于拉丁美洲国家的影响,他用对美国文学的全部所学质问了美国政治的阴暗面。“事实上我并没有刻意想强调那一点,但是作品出版后这种观点很明显地被展示出来。”

  从1996年至1998年旅居巴黎,在索邦大学学习拉丁美洲文学;到1999年,在比利时阿登地区一座小镇上生活了一年,巴斯克斯随后便前往巴塞罗那定居至今。他说,离开自己的祖国一方面是为了躲避国内过于危险的局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写作。“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拉丁美洲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是离开祖国后写出了伟大的作品。”

  “我的祖国与毒品贸易的纠葛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这种影响在整个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中回响。”这段经历同时也引起了小说家对于描写这个题材的兴趣,巴斯克斯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他目前已经完成了一部新小说的写作,背景便是哥伦比亚的毒品贸易。在这部尚未出版的新作中,巴斯克斯想要描绘一个宏大的场景,将对毒品贸易的描述从廉价的肥皂剧和好莱坞电影的简单化中解救出来。他雄心勃勃地想要展示毒品贸易如何影响了那些并未涉及其中的人们,就像他那样一生中从未见过一克可卡因的人。

 

文章标签: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明星资料,西班牙语更多相关文章信息
如果下面的推荐课程让您意犹未尽,请猛击这里查看全部课程。
课程名称 有效期 课时 原价 优惠价 试听 购买
现代西班牙语 (第一册)(第四代) 240天 133节 480.0元 390.0元
现代西班牙语 (第二册) 240天 128节 580.0元 490.0元
现代西班牙语 (第二册)(新版) 240天 128节 580.0元 490.0元
现代西班牙语(第三册,第五代) 240天 114节 680.0元 590.0元
现代西班牙语常用语 60天 14节 150.0元 120.0元
新版现代西班牙语(第一、二册、常用语)
关闭查看课程有效期
查看
274节 1210.0元 620.0元
现代西班牙语 (二册、三册)
关闭查看课程有效期
查看
242节 1260.0元 670.0元
现代西班牙语 (第一、二册、三册、常用语)
关闭查看课程有效期
查看
389节 1890.0元 890.0元